第12章 杨家老屋
回答。在方圆近百里地界,就这里有一村杨姓人,为数并不多,如今约200多口,所占地面不到一平方公里。与之为邻的是邓姓、张姓、胡姓、汪姓、王姓,以邓姓居多,邓杨两姓相处甚好,因而联姻的较多。杨氏家族何年何月从何处迁徙来此,无可考据。我知道的有两种传说。一说是宋代杨继业之一翼,因受朝廷迫害,万里逃命,过洞庭湖、君山,在此避祸。一说是朱洪武年间,因祖上战功显赫,受封于此。传说是信不得的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公元1135年,这里曾是常德军所在地。当年的古城墙遗址皇城尚存,2003年已被常德市政府列为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在杨家湾里,我们这一支是繁衍最盛的,被称之为“大房”,就是说我的老祖宗是众多兄弟中最大的一个,一代一代的繁衍下来,后代人最多,辈分也就比同年纪的人低了许多,以至于我如今回到杨家湾,见了三五岁的童男幼女,我都要弯腰呼爷爷俯首唤奶奶。 搬离杨家老屋,到何婆桥去发展,是我太祖作出的伟大决策。用如今的话说,这是与时俱进的创举。何婆桥一色青石板铺成,长度仅八尺,宽度不足五尺,浮在一湾碧水上,毫不起眼。但却是联结常德、汉寿两县的咽喉要道。我的曾祖率先在桥的西侧建起了一栋四缝三间带一偏的瓦屋,开设家庭旅馆,供南来北往,东去西行的过客住宿、歇脚。尽管搬到何婆桥去发展,但杨家老屋并没有搬,稻田、麻园、橘林依旧。农商并举,解决温饱。1956年阳春三月的一个晴日,我的曾祖在何婆桥的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