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五章朝廷改制
三条、第五条都直接有损于门阀士族的利益。 尚书左仆射郗恢道:“刘太尉所陈八事,兹事体大,不宜仓促决定,应详加商议后再论。” 朝堂上一片附和之声,刘裕也没想过抛出奏疏后就能得到众人同意。天子退朝,众人转至东堂,开始对刘裕所奏的《八项事宜疏》逐条商讨。 六月八日,刘裕的《八项事宜疏》出现在杨安玄的案头,郗恢的字气势浑厚刚劲,阴友齐的飘逸灵动,曾安的字迹工整端正,一丝不敬,见字如见人,杨安玄面前浮现几人的面容。 这三人是杨安玄在朝堂上最大的助力,但随着孟昶身死,刘毅败贬,刘裕升任太尉,朝堂门阀随风使舵,逐渐向刘裕靠近。 虽然郗恢是尚书左仆射,其实已无多少话语权,更不用说祠部尚书阴友齐,便连琅琊王司马德文对刘裕的决定亦难以反对,郗恢等人对杨安玄的助力越来越弱。反而是曾安与一批低阶官员关系密切,容易得到一些不引人注意的消息。 看罢刘裕所奏的八条,杨安玄暗自佩服,刘裕不愧被后人誉为定乱代兴之君,雄才大略,堪与秦皇汉武比肩。 从所奏八条来看,刘裕看到了晋室的积蔽所在,想要大刀阔斧地进 行改制,若是不论其最终的目的,这八条顺利施行应该能改善社会现状,让经济得到发展,百姓得到生息,恢复晋室元气。 只是这八条触及门阀世族的利益,刘裕能否如愿还在两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