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五中文 - 综合其他 - 重生朱棣之子在线阅读 - 第三百四十八章:时至不迎,反受其殃

第三百四十八章:时至不迎,反受其殃

>    在《诗经·黍离》之中,商朝灭亡後,其国都已成废墟,长满了黍这种植物,显得格外荒凉。

    华夏先民之所以偏Ai黍,在於当时农业技术落後,而黍的生命力较强,且成熟周期短,自然被重视。

    秦汉以後,在小麦培育和加工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,黍慢慢被边缘化。

    再往後,随着各种水稻的问世,黍一步步脱离了华夏人的餐桌。

    实际上,後世华夏人食用的大米,和古代大米并不一样。

    後世水稻是杂交技术培育而来,那些东北地区抗寒水稻在古代同样也不存在。

    粟、黍产量虽然不高,但好在适应X强,在草原上靠近河流或湖泊的乾旱地区也能尝试开垦一些田地,种植这两种作物。

    至於马铃薯,X喜寒凉,本就原产於高寒地区。

    而草原正属於高寒地区,夏季凉爽,昼夜温差大,日照充足,很适合种植马铃薯。

    特别是漠北大部分的降雨量都集中在夏季,与马铃薯的需水高峰期基本吻合。

    而且马铃薯的存储也不复杂,挖深坑像储藏粮食那样,避光、乾燥、尽量隔绝空气进行窖藏即可。

    因此,在朱高煦的规划之中,马铃薯将会是未来草原百姓的第一主食。

    漠北地域广阔,水系又发达,有太多地方可以种植马铃薯